直接给居民发钱,也许是一个好办法
首发于“人神共奋(ID:tongyipaocha)”微信公众号
每周二原创:职场学习类干货
全民基本收入
1/5
一人发一千美元
这个话题不是第一次被讨论,我近期重新思考这个问题,是因为两件事:
第一件是从去年延续到现在的,关于“政府要不要发钱刺激居民消费”的讨论;
另一件则是近期大火的ChatGPT以惊艳的内容整合文字组织能力引发“会不会有大量工作岗位被AI替代”的讨论。
关于第一个问题,我个人一向的看法是:发钱在美国有效,因为57%的美国家庭拿不出500美金的机动款应急,所以,这笔钱大概率会被消费掉;而大部分中国家庭都有储蓄,如果目标是为了刺激消费,政府的无限制“购物券”比直接发钱的效果更好。
但如果跳出“刺激消费”这个短期的目标,将其视为一项长期社会福利政策,无论直接发钱,还是“购物券”,都是值得讨论的。
当然,类似福利政策在经济学、社会学和政府层面,无论东西方都是有争议的,反对声音包括“养懒汉”“鼓励浪费”“通胀”等等争议,可当上面提到的另一件事“AI取代人类工作”越来越接近现实时,这个“直接给民众发钱”的观点,就有了新的意义。
“每人每月发一千美元”,这是2019年竞选美国总统的华裔候选人杨安泽的核心政策主张,关注这件事,并不是因为他是华人,而是因为他的理念随着时代的发展,越来越具有现实意义。
2/5
全民基本收入的主张
杨安泽的“一人一千块”并不是像特朗普那样空喊“MAGA”的口号,而是一个“有理论、有方法、有依据”的完整政策主张。我将其总结为三部分:
1、核心行动:美国成年人每月可获得1000美金的“全民基本收入(UBI)”
这1000美元,每一个人都可以获得,没有收入线,没有失业等特殊要求,所以它不是一个福利政策。
杨安泽把这1000美元称为“全民基本收入(UBI)”,即全民享有的、与工作无关的、为了维持基本生活尊严的收入,它想解决的是美国未来会越来越严重的失业,相当于国家强制全民分红,所以杨安泽称之为“自由分红”。
一直以来,美国主流的观点认为失业的原因是制造业大规模地流出美国,所以特朗普声称要让美国的制造业回流美国,让失业的工人重新就业。
但杨安泽认为,就算制造业回流美国,也只是企业的回流,工作机会却永远也回不来了。原因是人工智能、工业自动化的发展,制造业已不是几十年前流出美国时的制造业,根本不需要那么多工人,失业的人不会再重新就业,传统的工作岗位已经消失。
这个趋势,想必看过那部讲福耀玻璃美国建厂的纪录片《美国工厂》的观众,都有印象,制造业想要在美国生根,就要加强机器对工人的替代。
杨安泽认为,不光是蓝领,未来会计、律师、医生中的低级白领和普通脑力工作者,美国劳动市场三分之一的人将面临工作被新技术取代的威胁——今年ChatGPT的横空出世,也证明了这一点。
所以杨安泽认为,正视并着手解决未来大规模失业的问题,远比制造业回流美国更重要。
不过,如果只是解决失业工人技能的问题,美国已有很多这样的政府职能和民间组织,为什么还需要“全民基本收入”呢?
在竞选之前,杨安泽创建过一个扶持年轻人去“铁锈带”创业的非营利机构,他意识到,现有的机制完全是在浪费纳税人的钱,现行的工作培训等救济政策的成功再就业率仅为0%-15%,他们并不只是失业,而是大量传统工作岗位被自动化取代,他们需要的是重新掌握另一门全新的工作技能,短时间的工作培训根本解决不了问题。
只有彻底解决这些人的生活困境,才能让他们更好地转换工作技能,所以每月发1000美元的政策解决的核心问题是——医疗和教育。
2、解决的问题:解决穷困人群医疗和教育这两大核心问题
如何保证这些钱被穷人用在医疗和教育上呢?
说实话,保证不了。但任何政策都是有利有弊,要在利弊之间权衡。重点是UBI是否能比现在的福利政策更有效、更低成本地解决“低效福利政策”的问题?
杨安泽认为,美国家庭没有习惯留现金,这些钱大概率会被用在最重要和最紧急的方向上,所以它给出的数字是每月1000美元,刚好可以解决医疗和教育这些问题。
更重要的原因是UBI的“全民理念”,就是这个政策的第三个层面。
3、背后的理念性:提倡对人这个资源的投资
全民基本收入的理念认为,经济政策的重点不应该是发展经济,而应该是最大限度地提高人类福祉,就需要最大程度的保证每一个人的尊严,如果继续用自由经济的理念,放任AI大规模地取代人类职业的现象,这个社会的认知将进一步撕裂,人类共存的基础就不复存在。
看起来很像空中楼阁,但UBI的理念并不是杨安泽凭空想出来的,早有经济学家小规模的尝试过,包括前面大家的疑问——这1000美元能被贫困家庭正确的使用吗?
3/5
全民基本收入的实践
对于直接发钱的政策,一直有经济学家和政治家反对,最主要的理由有两个,一个是福利政策容易“养懒汉”,另一个是直接发钱可能鼓励吸毒和烟酒等成瘾性消费。
这两个怀疑都可以被UBI解决。
福利政策造成“养懒汉”的效果,是因为一旦就业,这些福利就没有了。而UBI是全民永久性的,可与工作收入同时获得,且只能保障最低生活标准,不会“养懒汉”。
而对于UBI是否会造成“乱花钱”的结果,坚持UBI理念的经济学家认为,贫困造成了家庭压力,家庭压力又导致教育问题,教育问题造成进一步贫困,UBI正是为了打破这一恶性循环。
UBI曾在很多地区进行过试验,新泽西州有一个试点项目,给1300多个贫困家庭现金,使之长期保持在贫困线以上。统计结果显示,试验期间男性的工作时间每周减少了一个小时,女性减少了5个小时,家庭有更多时间关注教育,孩子毕业率提高了30%。
可能有人会想,如果想解决贫困人口教育的问题,为什么不直接提供免费教育和医疗呢?
这就要回到经济学对“理性人”的理解,理性人并非从绝对客观的角度判断自己的需求,而是基于自己的偏好自由的选择。
人总是先满足自以为最重要的需求,政策要有好的结果,就应该尊重人对于自身需求的排序,在解决最基本的生活需求后,医疗教育等也更有可能发生,从而达到政策的效果。
“一人一千美元”完全是为了解决美国的现实问题,那么,它对我们有意义吗?
4/5
四个直接发钱的质疑与回应
反对直接发钱的质疑中,最常见也是容易反驳的理论,最有名的是胡锡进的“人人发钱等于人人不发钱”,可以从贫富分化和通胀两个角度去分析。
贫富分化的角度:假设现在有100块钱,一个人有90元,一个人有10元,90%对10%,如果每人发10元,就变成了83%对17%,贫富分化的程度降低了。
通胀的角度:富人的财富增加了11%,穷人的财富增加了100%,而钱多了20%近似于20%的通胀,即使考虑到富人的资产升值,从上升比例上,也是穷人更占优。
人人发钱的方案是有利于穷人的。
第二个观点是财政无法负担,这也是杨安泽当时面对的质疑。
杨安泽认为,UBI并不是增加政府开支,而是把现在各种福利政策的钱打包成全民基本收入,现在的福利政策中大量的开支用于甄别是不是穷人,支付大量政府雇员成本,效率低下;
其次,UBI也有刺激消费和经济增长的作用,同时会创造新的工作机会和税收;
此外,UBI如果达到医疗和教育的目的,也可以省下政府医疗、监狱、无家可归者收留等花费。
第三个问题,为什么不是只给穷人发?
第四个问题:为什么不以政府投资的方式创造工作机会?
这两个问题之所以放在一起,它们背后的理念是一样的,让政府去识别哪些人需要帮助?去决定如何帮助?
这首先是一个成本与收益的考虑,如果需要救济的只是少数人,那么把他们识别出来的收益高于成本,但如果大部分人都需要救济,就不一定了。
现实是,我国70%的人均收入不足2000元,人人发钱至少对于70%的人是有效的。
至于要不要把另外30%的人识别出来剔除掉呢?我觉得没有必要,想要让福利政策精准识别穷人,需要一个庞大训练有素的高素质的政府公务员队伍,还需要对他们进行监控和管理,防止出现腐败,导致识别的成本太高,识别的过程可能“误伤好人”。
更重要的是,它解决了大政府与小政府的理念之争。
UBI本质是上“大政府”的理念,政府在解决贫困问题、教育问题、医疗问题上,要承担更多责任,但用“人人发钱”的粗暴简单的方法,却是追求“小政府”的效率。大政府一向被人诟病的是行政效率低下,就像前面杨安泽看到的,政府花了大价钱的再就业项目,效果却非常差,与其让政府低效率花钱,不如把钱给民众,让他们自行规划。
5/5
一个值得的尝试
杨安泽当时的竞选网站上有一段话:
在今后的12年内,美国劳动市场三分之一的人将面临工作被新技术取代的危险。而且与以前的大型自动化不同,这次不会足够快地有大量新工作的产生来弥补流失的工作。为避免发生空前严重的危机,我们必须寻找新的、从未尝试过的方案。这新方案就建立在没有任何条件要求的全民基本收入这个基础之上,而这也是建立一个稳定、繁荣、公正的社会的基础。
杨安泽失败的原因之一是,他的理念建立在未来的危机之上,大部分美国人还没有深切的感受到工作被新技术取代的威胁,也就难意识到全民基础收入的意义。如果是发生在ChatGPT等生成性AI大规模应用后的几年,可能结果就不同了。
AI到底会不会取代人类工作?全民发钱是不是一个可行的方法?是否在中国也是一个好办法?我没有办法判断,也认为不能轻易凭个人经验去判断,时代的发展远远超过我们以前的知识结构。
但至少我们过去多次看到政府主导投资的低效浪费与分配不公,让民众自己决定钱该怎么用,也许是一个值得的尝试。
如果文章对您有点滴帮助,欢迎转发或点击右下角“在看”。
与“社会观察”相关的文章